「火炎山」
位於苗栗縣 三義鄉苑裡鎮交界處
主要地質構造為厚層礫石間夾著薄層砂岩所構成
並且表層已有紅土化現象
風化及雨水的侵蝕作用
切割成許多尖銳山峰的組合
由於具有崩塌斷崖地理景觀
於1986年6月27日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在此設立
「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每次行經國一大安溪上方時
總會看到這一座特殊山景
這就是火炎山
(上圖取至google)
火炎山下就是大安溪
現在只要在導航上搜尋「火炎山登山口」
就能夠抵達了
有附停車場
免費及收費的都有
免費的停車場就必須跨過這個馬路
相較之下較危險
可能來往人潮眾多
中央分隔島已被切了一個大缺口
行經時仍需要注意來車
(這一段車道為下坡,有許多的大車)
登山口到三角點總長3.3公里
行走時間因人而異
全程為O型一圈
也可以原路下山,但不好走
這是第一次短褲爬山
可以輕裝上山
但是我們還是揹了一堆零食
(自己製造的垃圾,自己帶下山)
火炎山步道,不像它外表看到的那樣光禿禿
原來走的都是林道
(想當初一直誤會它是一座很曬的山,遲遲不來爬)
步道維護的很好
都有完善的拉繩作區隔
不到10分鐘的腳程
南火炎山(伯公坑山)
251公尺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有時候的階梯落差很大
但都算是好走
在台中空汙不嚴重的情況下
才能夠看到這樣的美景
每500公尺就會有標誌
在火炎山步道中
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告示牌
請大家不要忽略這樣的危險性
還是要與邊坡保持點距離
只要看到告示牌
仔細看邊坡上的樹木
根部都是裸露在外的
高度越高
看的視野又越廣了
大約於0.8k處
就能來到這一處小平台
這裡的視野像是由下往上看的景像
往前走一些
來到1k處
所站立的位置更高
看到的景又不一樣了
這區的小平台沒有圍欄沒有拉繩
風也有點大
千萬不要太靠近
拉著帽子拍照絕對不是pose的關係
而是風大阿
接下來有200m的好漢坡道
結束好漢坡於1.3k處
馬上就有個休息平台
很貼心的規劃XD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這裡來到一個分岔路
不管是要去小峽谷、大峽谷、三角點都是走左邊路線
不要問我右邊要走去哪
都這樣指示了,我們當然沒走囉
要去小峽谷的路上
會先經過這個斷崖區
有拉繩起來
而且在後方也有另闢一條路
可能持續有在崩
就請快速通過吧
1.4k 小峽谷觀景台
看那裸露的樹根
小峽谷的視野沒那麼好
但是沿途中都會有有這樣的小平台
如果有拉上封鎖線
我們就不會跨越
只敢蹲著看
靠近邊邊還要拉著手
再一段下坡接上坡
還會有兩個路線可以挑選
挑戰與輕鬆
我們選擇輕鬆
約1.8k處
就看到大峽谷的告示牌了
上面標了好多禁止通行
但是並沒有拉繩圍起步道
於是我們就前進了
大峽谷
一樣是蹲著拍
雖然我不怕高
但是對於有危險性的環境,我還是會怕
就連合照也是被拎著的
離開大峽谷
來到2.1k處
有一個小觀景台
360度全景
視野寬廣
時間已快來到中午
空氣已經沒有早上來的乾淨
接下來就像走在稜線上
不是林道,沒有遮蔽物
還好距離不長
越過大峽谷後
景色就比較像是一般山景了
2.6k觀景台
大約3k處
會來到火炎山專屬的泡茶休憩區
(超多長輩們在這泡茶聊天)
而這個奉茶,也是限量的喔
越晚上山就沒有啦
從這裡到三角點
約走5分鐘
很快就到了
三等三角點 編號159
火炎山 小百岳NO.35
這裡的VIEW並非峽谷
所以與三角點拍完照就繼續前進了
下山有三個選擇:
從三角點順著路下山回到停車場
回到剛剛的奉茶休息區
那裡也有一條下山的路線
或者原路回去
而我們沒有走回頭路
繼續前進
順著路繼續走的路
照片的這一小段
可以說是整條步道裡最陡的
爬上去後往回看
這一段路,我覺得很美
照片左上有一個紅色點
那裡就是三等三角點
實實在在的真正山景
連拉拉先生也忍不住拍了照
下山路線沒有標示任何的里程與距離
只說約一小時
走大約5分鐘就會看到百年三粒石土地公
接著就是認「往橋下停車場」這個告示牌走
也是林道
而且比較是石頭路
若是從奉茶區的休憩平台下山路線
就會來到這裡
走了好久的石頭路
終於來到柏油路段
但是只有一小段
又是林道
但是比石頭路好走多了
而且明顯路變寬
是車子也能夠行走的道路
下山真的約1小時
會看到這個小房子
仔細看,上面寫了好多文字
經由風雨摧殘
文字也淡了許多
回到了大馬路
因為我們是停在免費停車場
所以必須要過馬路
過馬路後回頭看的火炎山出口
雖然說登山口到三角點3.3K
但實際測起來卻是有7.7K
耗時3個小時左右
再見了
火炎山